火车网,432k.com

轵国故城

更新时间:2024-04-28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周)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

历史沿革

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

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其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石额犹存。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弃,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

从区划上看,现在的轵城只是济源的一个乡镇级辖区,但是,这个小镇的历史,竟然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前,远远早于济源的建制。据《盐铁论》记载,当时的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

“轵”,是一个非常冷僻的汉字,据《现代汉语辞典》解释,轵是指古代马车上车轴的末端。这座古镇为什么会以“轵”命名呢?

古代一个城池或城市的起源,都会有非常复杂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具体到轵国故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襄王17年,当时因为晋文公因为拥立周襄王有功,周襄王把阳樊之地封给了晋文公。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5年。位于济源市西南方向的承留曲阳一带,就是古城阳樊的遗址。当时,晋文公率领军队准备接收城池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性格刚烈的阳樊人坚闭城门,准备誓死抵抗。

当时,阳樊太守苍葛只愿意交出土地,而不愿意交出民众,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苍葛带着阳樊的百姓,一直退出20里以外,在今天的轵城这里驻扎下来。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改变主意追来攻打,于是,想出了一个防御的办法:用战车列卫,车与车相依,轵与轵相连,当作临时的防护屏障,继而筑土为城,这就是轵城的由来。

出东轵城向东行去,田野里这道长满了蒿草的田埂,就是古轵城的一段城墙,尽管已经经历了20多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当年夯土筑城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

可以看到每层的夯层,这是当初经过夯板,压制而成,如果我们看得多一段的话,可以看到春秋的小夯筑墙和战国的每层夯筑墙,如果剖开这个剖面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夯窝。

战国时期,轵城先为韩国都城,后为魏国重镇,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设为轵县,直到汉代成为封侯之地,更是富甲一方。据说,现在的大明寺就是当初轵侯刘朝祭祖的地方。

轵国古城是从东周开始修建的,然后后来逐渐封王,直到汉代,达到了它的顶峰,版图、城市的规模,以及人口都达到顶峰。当时衡量富还是穷,重要的就是商品经济,在轵国故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从济源轵国故城中王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布币,而这些布币里面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就是不仅仅是济源生产,来自当时的全国各地,当时小国林立,各国生产各国的钱币,作为商品交流的媒介物,这些布币集中在济源轵城中王村出土,这就说明了当时这是商品交易的集中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轵国故城这个范围内,陆续出土了一些重要文物,比如石磨盘、陶都树、陶风车、石钱范……

轵城发现的古墓,以汉代墓葬居多。据专家考证,汉代盛行“视死如生”的丧葬仪式,生前使用的器具、居住的环境,都要用模型的形式在墓葬中体现。

因为这些文物出土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摆在墓葬里面是主室或耳室的地面上,也就是说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都能看出来,汉代的墓葬几乎仿造他生前居室的形状、规模,带有主室、耳室,有墓道,墓门。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是一些墓葬,也就是说这一带当时有钱人是很多的。墓葬的规格比较高,出土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说汉代的陶器,我们轵城出土的汉代陶器。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出土的墓葬已经有几千座……2006年6月份,轵国故城被公布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泗涧古墓群。

轵国故城的传奇形成

“这就是城墙的夯土层,当时是经过夯板压制而成的。”来到轵国故城,曹国正先生指着城墙上浅浅的叠痕说,“你来得不是时候,现在杂草和树木都把城墙覆盖了,要是在冬季,我们还可以看到春秋的小夯筑墙和战国的每层夯筑墙,剖面上还可以看到夯窝。你别看现在城墙的样子不起眼,在当初却是个伟大的工程,要是城墙周围的农作物收割了,你站在下面,依然会感受到它的高大。”

不用等到农作物收割,走上蒿草和蒺刺覆盖的古轵城城墙,往昔似乎已模糊可见。

尽管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尽管高高的玉米漫漫涣涣地分散在城墙周围,但居高而望,城墙清晰依旧,一个方城的轮廓依旧。

只不过是城里的主角变了,原来的繁华所在,如今成了肥沃的良田。.

按曹国正先生介绍,轵国的形成,颇有些传奇色彩。轵出阳樊,其传奇与周襄王赐予晋文公封地有关。

《济源市志》记载:“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晋文公定王室。王以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晋。”

在春秋时,封赐是君王对臣下的一种奖励方式,有时候甚至成了滥施的恩赐,但被封地的臣民有的能接受被封予他人的事实,有的却未必愿意。这样,在其时便有一种特殊的政策,受封赐的人,对其被封地不愿降服的臣民,可以武力讨伐征服。

因晋文公拥立周襄王有功,所以周襄王以阳樊(今济源西曲阳村)等四地赐之,但周襄王可以分封,却管不着接受方。他对接受方很讲民主,愿不愿分封是我的事儿,接不接受分封是你们的事儿,所以周襄王的每一次分封就等于赋予了臣下争斗的口实。晋文公所受四邑中的“阳樊”和“原”在今济源境内。晋文公是那种很“文雅”、有抱负的君侯,他在接受封地时,并不想以武力相向。

据历史记载,至少在接受“阳樊”和“原”二邑时,晋文公是以非武力的、“温文尔雅”的方式取得的。“原”是夏代的都城,晋文公先取“原”。他取得“原”的方法堪称一绝。当时,他先命令士兵各带三天粮食,把“原”城包围起来,虽然他兵强马壮,取城如探囊取物,但他除了包围并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他对手下说:“限时三日,若原民不降,即撤之。”其时,晋文公属下都不知晋文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三天后,“原”民并未投降。这时,派出的间谍人员从城里回来报告说,城内“原”民的粮食就要没了,持续不了几天就会投降。晋文公属下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大喜,都劝晋文公再包围几天。素有大志向、大胸怀的晋文公却说:“诚信是立国之宝,也是取得民心的根本。如果再继续围下去,我虽然可以得到原城,但却失去了诚信,以后怎么能得到原民的拥戴呢?”于是,便下令撤军。

“原”民见晋文公如此守信,便主动降于晋。这样,就有了后来被人们称为“伐原示信”的典故。

然而,当晋文公用同样的方法对付“阳樊”时,其算盘却没能如意。

同样是围而不伐,同样是“温文尔雅”的“礼兵”,结果却大相径庭。“阳樊”的臣民们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史载“晋军围阳樊,阳民不服。文公从阳樊大夫仓葛之谏,乃解”。

面对晋军的包围,“阳民不服”是有缘由的,原来,阳樊民众是周太子虞仲的后代,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直辖市,是归中央直接管辖、和晋文公平起平坐的,现在却突然要降一级,当然接受不了,搁谁也不愿由天子管辖变为诸侯之属地。

晋文公亲率大军包围阳樊城,劝其归附,但阳樊守城军民就是不买晋文公的账。而晋文公面子上也过不去,真打,城得了,但城里的人心得不了,自己也失信于天下了。所以就僵持在了那里。

这个时候,阳樊大夫仓葛提出了一个也是亘古未闻的建议,才使矛盾化解。要说,仓葛提出的这个建议也真叫绝。他以周襄王“赐地非赐百姓”为理由,只愿交出城池,而把城里的百姓带走。仓葛谏说:“周襄王赐给晋文公的是阳樊的城池而不是阳樊的百姓,既然阳樊的老百姓不愿降服,就让晋军入城,阳民退出,这样两不干涉,你情我愿,岂不两全其美了?”晋文公虽然觉得仓葛提出的理由是很勉强的诡辩,无奈他也只好屈从了仓葛的条件。

就这样,仓葛率阳樊民众退聚东南二十里驻守,“始以战车列卫(卫通围),继而筑城”。“轵城”一名,即源于此城初以战车列卫(“轵”字意为车轴端或车厢西边的栏木)。因在古代,车毂、车轴末端、车厢两侧的栏木都称“轵”,所以,“始以战车列卫”的这座新城,就被称为“轵城”。而这种独特的城防营造方式,在古代或者说在古今中外,搁到吉尼斯大全里,恐怕也是独特的。

“综合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调查,轵城的始筑年代迟应该是春秋时期,但部分城墙的构筑手法,与郑州商城和湖北盘龙城的建筑手法、城墙结构非常相似,所以轵城的始建年代上限,有可能推到更早,这还有待于更多的发掘资料来证实。”轵城从建城之日起,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历程。春秋时期,轵城为晋国(都城屡迁,地域大致在今山西东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的属地。公元前4世纪中期,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史称“三家分晋”,轵城归韩。韩景侯十七年(前409年),韩都由阳翟(今河南禹州)多次迁移。在此期间,轵城曾为韩国都城,进行过大规模营建,初步形成规模。后轵城又属魏国,据记载,魏惠王十三年(前358年),韩国使者计息出使魏国,经过谈判,魏国以鹿易轵。轵城经过魏国的经营,繁荣起来,特设盐铁官。《盐铁论·通有篇》载:“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

轵国故城 - 轵城都城的衰亡 经过春秋战国的营建,至战国中后期,轵城已富冠海内,成为天下名都之一。自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轵邑归属秦,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置轵县(属三川郡),轵城一直是军事重镇。

“到西汉初,轵城的城市经营又迎来了一个高潮期。由于朝廷的重视和扶持,轵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公元前187年,吕后封汉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并在轵国西北隅兴建宫殿区,在涂沟水东岸设祖庙,即轵侯焚修香院。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封大将军薄昭为轵侯。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曾亲自迎立文帝于代郡(文帝为代王),为文帝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帝封其为轵侯,足见轵地之重要。”曹国正先生说。

自春秋战国至西汉,诸侯王的权力较大,他们以“造城以守君,筑部以安民”为立国安邦之大计,在保留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大兴宫殿、祖庙和墓地,封地民众也陆续迁入城内,轵国逐渐繁荣起来。汉武帝中期,皇室逐步消减诸侯的权力,废除诸侯国,轵国也被废除。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封李寿、寇赞为轵侯,轵城经营得以延续,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轵国故城从东周开始修建,后来逐渐封王,到有汉一代,无论是版图、城市的规模以及人口数量都达到顶峰。”济源市博物馆胡成芳书记说,“当时衡量诸侯国富有还是贫穷,重要的就是商品经济,在轵国故城,商品经济是非常发达的,博物馆现存有从济源轵国故城中王村出土的一批战国时期的布币。布币是当时商品交易媒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这些布币不仅有轵国生产的,也有来自当时全国各地的,有十几种之多,这是因为,当时小国林立,各国生产各国的钱币。作为商品交流的媒介物,这些布币集中在济源轵国故城中王村出土,说明当时这里是商品交易的集中地。”

但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时,轵城的命运发生了转变。秦以前,对于四渎之一的济水,基本无定归可言,换句话说,是一件不太严格的事情,适逢动乱之时,祭祀也就可有可无了。到了秦朝,专门修建了祭祀四渎的祠庙。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期,祭祀济水,成为一国之大事,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内容,但凡国之大事,战争、政权更迭乃至皇室成员之生死,都要向济水禀告。祭祀济水的规格也提高,因祭祀活动的需要,在轵县北部设济源县(原轵县的北部划入济源县,轵县仍保留)。曾经的繁华都市渐渐“失宠”。到唐贞观元年(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此后,由于行政区域的变化,轵城的地位明显下降,逐渐沦为村镇。虽然清代所置的轵城北门石额仍以“古轵国”称之,但它只能印证轵城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都会之地。“轵城由盛至衰的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其一,自隋代开始,封建割据势力逐渐消亡,大一统的中国已经确立,作为军事重镇的轵城,其作用也随之降低。其二,战争也是轵城衰败的因素之一。战国至宋,在轵城一带发生的战争不下十余次,每次战乱,都会导致城池的破坏、人口的减少和经济的衰退。其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与济水祭祀有很大关系。从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诏在济水源头修建济渎庙到济源县设立,前后共计14年。朝廷在距济渎庙不远的地方建立城池,并设立济源县,其目的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一为祭祀方便,二为提升济水之名。行政区划的变迁是轵城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文物遗存

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865米,南北宽1766米,占地330万平方米。东西稍宽,唯南城墙微向外折。东、南两城墙地上保留较好,发现城门遗迹各两处。西城墙角段地上尚存70米,发现城门与水门各一,北城墙仅东段地上尚留高1米许残段;东城墙长1766米,宽约6—30米,高约1—8米;南城墙长1865米,宽约8—32米,高约2—9米。城垣系夯筑而成,夯层厚8—11厘米,圆形夯窝,直径6厘米,深0.5厘米许。南城墙发现有平夯,城垣自下而上包括有春秋、战国、西汉诸夯土层,城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泥沟河(古涂沟水)自西南水门入城,北折经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西北角圪塔坡(古称金銮殿)为宫殿区。

寺庙

城中心有古轵国祖庙,北宋时为大明寺。在寺前50米处,泥沟河西岸曾发现陶窑十余座,当为制陶作坊遗址。东城墙门内有一座边长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筑遗址。

陶器

城垣内历年陆续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等物,其中汉文帝五株钱石范、石磨盘和铜薰炉很有价值,富有时代特色。经勘查城垣内里坊布局较规整。

还有很多轵国出土的文物,它们是那个时代轵国经济、文化的缩影。

首先是一组泗涧墓葬群出土的彩陶,专家认为,其造型与装饰艺术达到了同时期同类作品的高水平。奇的是,彩料中还大量使用紫色,这在汉代彩画中也不太多见。按美国专家研究,汉蓝与汉紫属硅酸钡铜彩料,与埃及蓝具有相似的性质。如果这种论断被证实,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时的轵国,很可能已有中外古代文化的交流,价值自不待言。

再说陶风车,它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它的发现,意义重大,改写了中国的农业史,将我国使用风车的历史往前推到汉代,提前了一千多年。因为,此前有记载的用风车扬谷方法是在北宋,而出土风车说明,早在西汉时代,轵国的人们就已在使用风车扬谷了。

文物价值

轵国故城城址的存在,让人们得以洞悉两千多年前那个古国的强大,而散布在轵国故城周边的泗涧墓地群,虽然没有完整发掘,但抢救性发掘的一些墓葬,已足以让人们看到轵国的富庶。

轵国故城现属黄河流域蟒河水系二级流域区,河流较多,黄河从境内南部由西向东穿越而过,溟河、蟒河从北部南流绕城,分别从城南、城北划城而过。统治者悉心经营,使得古轵国的都城一跃成为“天下名都”。《盐铁论·通有篇》有“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其中的“轵”便是轵国。

“轵国故城在营建和发展成为经济都市后,大量移民迁入,人口迅速增长,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曹国正说,“自战国中期开始,轵城已发展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之一。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城内的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及出土文物应属战国时期,这说明轵城的商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在战国时期已经很发达了。轵城还出土了大量与平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汉代陪葬品,如反映平民游乐场景的杂技俑、游乐俑、舞乐俑等,反映平民生活的窖穴、陶屋、供镬、铜薰炉、石磨盘、铜铁兵器等,还有反映当时人们意识形态的陶都树、百花灯等,这些陪葬用品虽然形制很小,但它反映的是汉代轵城一带平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民俗文化、制陶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热门景点
万寿宫(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龙源观
天尊观
石神宫
李畋殿
龙图宫
观音庙(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大圣宫
城隍行宫
玉皇宫(湖南省株洲市)
最新旅游资讯
森林旅游对水环境的影响 森林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旅途中携带行具的习俗 官宦旅游的风俗 近现代旅游家都有谁 现代著名的旅行者介绍 文人漫游山水 古代人如何旅游的 2024榆林3月旅游景点大全 榆林周边好玩的地方推荐 泰国旅游签证怎么办理 泰国旅游签证最长时间是多少 3月去大理旅游攻略2024 看看这份保姆级出游攻略 2024云南3月自驾旅游攻略 快来抄作业了 3月份上海旅游攻略2024 不看后悔系列 2024国内3月适合去哪里旅游 这些地方一定要去一次
热门旅行社
国旅(泉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丰泽区刺桐东路门市部
泉州宝中旅行社有限公司新门街营业部
国旅(泉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鲤城区城西门市部
泉州闽都旅行社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宝中旅行社有限公司晋江鞋都营业部
国旅(泉州)国际旅行社晋江龙湖门市部
晋江市中旅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
晋江市中旅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宝中旅行社有限公司晋江鞋都营业部
漳州南靖天一旅行社
热门景点
万寿宫(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龙源观 天尊观 石神宫 李畋殿 龙图宫 观音庙(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大圣宫 城隍行宫 玉皇宫(湖南省株洲市)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图里河 - 索图罕
宝坻 - 崔黄口
新乡 - 廉江
江津 - 宜州
新乡 - 兰考
新乡 - 兰考
新乡 - 兰考
新乡 - 兰考
常州 - 滁州北
石门县北 - 麻阳
宝坻 - 曹子里
新乡 - 冷水江东
淮南 - 武义
淮南 - 武义
淮南 - 武义
新乡 - 鲁山
新乡 - 庐山
淮南 - 宣城
淮南 - 宣城
淮南 - 宣城
热门车次查询
G751(沈阳北-哈尔滨西)
G732(哈尔滨西-大连北)
G891(吉林-哈尔滨西)
G757(沈阳北-哈尔滨西)
G755(沈阳北-哈尔滨西)
G725(大连北-哈尔滨西)
G759(沈阳北-哈尔滨西)
G727(大连北-哈尔滨西)
G719(大连北-哈尔滨西)
G754(佳木斯-沈阳北)
G761(沈阳北-哈尔滨西)
G729(大连北-哈尔滨西)
G756(哈尔滨西-沈阳北)
G710(哈尔滨西-大连北)
G883(哈尔滨西-吉林)
G702(哈尔滨西-大连北)
G724(哈尔滨西-大连北)
G712(哈尔滨西-大连北)
G752(佳木斯-沈阳北)
G893(哈尔滨西-吉林)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关于2024年4月30日、5月1日、5日、6日加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7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至5月6日加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5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0日至5月7日加开部分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0日至5月6日加开部分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1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北工具箱
衡水工具箱
手机版  丨  电脑版丨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432k.com 闽ICP备14013208号-4